深中通道「海底長城」合龍在望!
深中通道每一節海底沈管對接安裝
都相當於把一艘中型航母
和另外一艘中型航母實現毫米級對接
偏差要 精準控製
難度不亞於太空飛行器對接
「海底長城」合龍在望
累計完成31節管節沈放
日前,經過貫通測量確定,深中通道完成海底沈管隧道E22管節的沈放安裝。
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長6845米,其中沈管段長5035米,由32個管節和1個最終接頭組成,是世界首次大規模、國內首次應用此結構,也是目前世界最寬的鋼殼混凝土海底沈管隧道。
E22是全線最後一節標準管節,也是全線32個沈管管節中的第31個,這次的成功對接,為最後一個管節E23(含最終接頭)的沈放對接奠定基礎。
此次沈放的E22管節長165米,重8萬噸,其安裝精度是隧道順利合龍的先決條件。E22管節不僅要求與已沈放的E21管節對接精度控製在25毫米內,還要以東側E24管節為參照,嚴格控製其線形、端頭傾角等。
這就像在建「海底長城」,由兩邊往中間施工,最中間的龍口要完全契合,與龍口相接的兩側就要在一致軸線上。
世界首製大國重器
助力沈管實現精準對接
10月20日淩晨4時50分,世界首製沈管浮運安裝一體船「一航津安1」提帶E22管節,北上開啟管節沈放安裝的「大考」。
原本,E22管節是要走南側浮運航道進行浮運的,但因南側浮運航道不滿足施工要求,項目改用北側浮運航道,這樣一來,難度就加大了不少。
浮運距離增加了4公裏及需要進行3次大角度轉向,並需要原地轉向及橫移進入系泊位置。為了確保船舶長距離浮運「不迷路」,一體船開啟了DP動力定位系統,原地轉向不偏軸,並於當天晚上7時50分到達沈放區域。
E22管節浮運到合龍段區域的時候,又遇到海流復雜的情況,為精準對接增加了難度。
不過好在,有沈管浮運安裝一體船等自主研發的核心裝備群提供技術保障, 此前已應用一體船實現連續7個管節的毫米級對接,這些都為精準對接積累了足夠經驗。
沈管浮運安裝一體船正提帶深中通道E22管節前往隧址
沈管浮運安裝一體船,擁有世界首套船管姿態監測系統、可接收北鬥衛星信號的測控系統等智能化系統,能實時計算沈管三維動態,同步將數據反饋至指揮中心。
此外,建設團隊還利用光的特性研製出高精度的姿態傳感器,精準跟蹤管節在不同水深下的形變,進一步提高定位精度和數據可靠性。
10月21日上午7時50分,經系泊絞移、沈放、拉合、水力壓接等工序,E22管節成功完成對接。
深中通道進度條
截至目前,深中通道已完成31個沈管管節的沈放安裝,創造了大型沈管浮運安裝速度和精度的世界新紀錄。
項目沈管隧道建造已進入最後沖刺階段,正推進最後一個管節(E23)及最終接頭的製造和相關演練工作,該水下推出式接頭為世界首創,難度極高,計劃2023年中開展浮運安裝。
深中通道建成通車後
深圳⇋中山
將由繞行虎門大橋上百公裏變為跨江直達
來源:深圳交通
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~